中華民國心臟學會、與台灣高血壓學會,今天(3日)發表最新研究,公布「2017年血壓控制新標準」,患有心血管疾病、腎臟病及75歲以上等高風險患者,若將收縮壓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,可有效降低高血壓引發的死亡風險(約降低30%)。
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,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,高達1750萬人,而高血壓正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主要危險因子。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教授表示,台灣約有475萬成人罹患高血壓,且每4.5人死亡中,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。
而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、心臟病、腎臟病的風險,分別是沒有三高風險民眾的2.84、1.93及1.66倍,因此,高血壓的控制與治療刻不容緩。
近幾年,歐、美地區對於高血壓指標,均朝放寬血壓值的方向制定。
分別將收縮壓目標訂在140、150毫米汞柱,台灣則是堅持冠心症、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,應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。
不過美國國家衛生院2年前公布一項大型臨床試驗「SPRINT」研究結果,發現有心血管疾病、腎臟病患者,若能把血壓的收縮壓控制在120以下,相較於控制在傳統標準140的患者,總死亡率減少27%、心血管死亡減少43%、心衰竭減少38%。
此外,無糖尿病、腦中風及心衰竭的75歲以上老人,若將血壓降到120,效果更好,不僅總死亡率減少了33%、心血管死亡減少40%、心衰竭減少38%。
對此,各界恐擔心長者血壓降太低,恐昏倒或影響腎臟功能,但研究證實頭暈昏倒機率及腎臟功能影響都很微幅。
至於降壓重點,2017年心臟學會暨台灣高血壓學會指南主席江晨恩提到:
S-ABCDE 生活降壓守則
Salt restriction限鹽:
每天鹽分攝取在2-4公克最為理想;而過低的鹽分攝取(每天少2公克)可能有害。
Alcohol limitation限酒:
男性每天小於30公克,女性每天小於20公克。
Body weight reduction減重:
身體質量指數(BMI)控制在22.5-25。
Cessation of smoking戒菸:
戒菸雖無法降低血壓,但吸菸會造成心跳跟血壓急速增加,戒菸可減少所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。
Diet adaptation得舒飲食:
得舒飲食可降低血壓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得舒飲食是指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(一天8-10份)、低脂乳製品(一天2-3份)、全穀類、家禽肉、魚肉、堅果類。
Exercise adoption持續運動:
規律的有氧運動有助於控制血壓。(摘自健康新聞網20170503)
量血壓是高血壓患者每天的例行公事,但血壓到底多少才標準?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醫師表示,過去醫界認為年紀大了,血壓不需要積極控制;但美國最新研究發現,75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,嚴格控制血壓低於120/(OVER)80,能夠降低死亡率。
2017年心臟學會暨台灣高血壓學會指南主席江晨恩醫師指出,想要測量正確的血壓數值,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提出「自動化診療室血壓測量系統(AOBP)」,能夠避免出現白袍高血壓。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高血壓委員會副主委劉秉彥則說明,若是沒有專業的血壓測量系統,民眾在家可以透過722方式,同樣也能夠量測出正確的血壓。
醫師呼籲,高血壓病患應天天量血壓、規律服藥,積極控制血壓,才是保命之道。(摘自健康醫療網20170512)
居家量血壓,熟記"722"http://gong5887903.pixnet.net/blog/post/39434730